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鱷魚的種類和名稱

揚子鱷或稱作鼉,學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俗稱豬婆龍,土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揚子鱷與同屬的密河鱷相似,但是體型要小許多。成年揚子鱷體長很少超過2.1米,一般只有1.5米長。體重約為36公斤。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野生揚子鱷的數量可能不足200頭,其中約有50頭為成年揚子鱷。主要在長江中下游的江蘇、浙江和安徽等省。其威脅主要來自棲息地的破壞。
尼羅鱷(學名Crocodylus niloticus)是一種大型鱷魚,為全數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尼羅鱷體色為橄欖綠色至啡色,有黑色的斑點及網狀花紋。其下顎第四齒由上顎的V字形凹陷中向外面突出。尼羅鱷非常強壯,尾巴強而有力,有助於游泳。成年尼羅鱷的體重可以重達一噸。尼羅鱷出現在非洲以及馬達加斯加島,主要棲身於河流及湖泊之中。自公元9世紀開始,牠們已經成為人類的獵殺對象,因為牠們的皮於當時非常名貴。目前在尼羅河一帶,尼羅鱷已經絕跡。尼羅鱷夜間會在水內,日出時則會上岸日光浴。牠們會捕食羚羊、斑馬、水牛等,甚至可以獵殺河馬、獅子以及人類。成年鱷尼羅鱷會吞下石塊以作壓艙物之用,有助於水底保持平衡。在旱季期間,尼羅鱷會躲藏於地底之下,直到下一個雨季來臨為止。繁殖方面,雌性尼羅鱷會於沙質的河岸挖洞造巢,每次可生25至100隻蛋。對於這種鱷魚的蛋來說,水災同尼羅河巨蜥是最大的威脅。
恆河鱷(學名Gavialis gangeticus),又名食魚鱷、長吻鱷,是長吻鱷科恆河鱷屬中的唯一品種。恆河鱷身體修長,體色為橄欖綠色。恆河鱷是一種淡水鱷魚,主要分佈響印度河、恆河、馬哈拉迪河及布拉瑪普特拉河這4條河當中,以前於孟加拉也有,但現在已於當地絕種。恆河鱷喜歡棲息於水流又急又深,水質較好的河裏。在所有鱷魚中,恆河鱷能在水中的時間最長,達到1個小時鐘頭以上,因此爬上陸地後,無法像其他鱷魚般用四肢平穩爬行。雖然恆河鱷是世界上最長的鱷魚之一,但未有傳出吃人事件。恆河鱷於每年3月至4月生蛋,於河岸沙地挖洞築巢,每次生30至50隻蛋,而所生的蛋亦是所有鱷魚當中最大的。雌鱷守著鱷魚巢時,會變得有點攻擊性,是一種警戒心非常強的鱷魚。與其他鱷魚不同,牠們的口不大,未能載著小鱷魚,所以孵出小鱷魚後,雌鱷會引導小鱷魚到水邊。恆河鱷在大約8至12歲時到達性成熟期,屆時體長超過3米長。
暹羅鱷(學名Crocodylus siamensis),又名泰國鱷,為一種中型鱷魚,成年鱷魚最長可達到4米,常見的也有3米長,幼鱷孵出時則約25厘米長。暹羅鱷的吻長度中等,稍凹,長度約為吻基寬度的1.5至1.6倍。兩眼眶前邊有一對短的尖銳棱嵴,額上介乎於兩眼眶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眶。暹羅鱷主要分佈於東南亞的婆羅洲、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越南等地,是一種棲息於淡水濕地的鱷魚品種。

沼澤鱷(學名Crocodylus palustris),又稱澤鱷,是一種中型鱷魚,可長達4米。沼澤鱷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及錫蘭亞種。沼澤鱷的兩個亞種分佈如下:

指名亞種:伊朗東南部向東經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至不丹及孟加拉。分佈地與恆河鱷相似,但親緣關係及生活習性與古巴鱷相近。
錫蘭亞種:斯里蘭卡低窪地及平原。
除了沼澤之外,沼澤鱷也會棲息於河流、水庫、池塘等濕地,並喜愛在不到5米深的淺水區域。沼澤鱷的食物很廣泛,從昆蟲、魚類、青蛙、蛇、水鳥至哺乳動物不等,有時更於人類的漁網裏捉魚。襲擊人類紀錄不多,但2006年伊朗曾有小孩被沼澤鱷殺死。

由於沼澤鱷平均身形較小,因此容易成為灣鱷及老虎等猛獸的食物。有老虎於旱季時成功捕獵一條成年鱷魚,被英國一個電視台成功拍攝到。

繁殖方面,為了吸引雌性,雄性沼澤鱷會於水面上把口關閉,發出洪亮的回音。雌鱷一般會一年生一窩蛋,孵化期約2個月。



澳洲淡水鱷(學名Crocodylus johnstoni)是一種中小型鱷魚,原產於澳洲。牠們的體型比同是住在澳洲、性情較兇猛的灣鱷細小得多。雖然在受威脅之下會襲擊人類,但牠們並沒有強大的咬合力以重創人類。澳洲淡水鱷出現在澳洲西部及北部,主要棲身於淡水濕地、河流等。雖然牠們可以忍受海水,但沒有如灣鱷一樣的適應能力。成年的澳洲淡水鱷主要進食鳥類、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及蝙蝠等小動物。



菲律賓鱷(Crocodylus mindorensis),又名緬多羅鱷魚、菲律賓淡水鱷,是一種只分佈於菲律賓的鱷魚品種。在菲律賓,雖然嚴禁捕殺這種鱷魚,但牠們的分佈地正受到不斷開發及非持續性捕魚方法,例如魚炮影響,現時有關牠們的保育工作係由荷蘭一個基金會負責。

菲律賓鱷昔日曾被認為是新幾內亞鱷(Crocodylus novaeguineae)的亞種,雖然牠們和灣鱷有著相同的分佈,但體型就比7元上灣鱷。牠們的野生數目不多於500至1,000隻。與其他鱷魚相比,菲律賓鱷的口鼻部比較闊,身型也較細小,通常不超過3米,而雄性一般比雌性大。這種鱷魚的攻擊性不算太強,但如果受到騷擾,便會咬人。



新幾內亞鱷(學名Crocodylus novaeguineae),是一種小型鱷魚,主要分佈於東南亞的新幾內亞、蘇拉群島以及菲律賓一帶。雄性新幾內亞鱷一般比雌鱷大型,可達3.5米長,而雌性也有2.5米長,外型上與暹羅鱷相似。

新幾內亞鱷為夜行性鱷魚,主要棲息於淡水濕地,縱使牠們有忍受鹹水的能力。雖然分佈甚廣,但生存亦因捕獵過度而受到威脅。


灣鱷,學名Crocodylus porosus,又名食人鱷﹑河口鱷﹑鹹水鱷,為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亦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由於牠是鱷目中唯一頸背沒有大鱗片的鱷魚,所以亦被稱為「裸頸鱷」。雄性鱷魚成年後體長可達7米,但一般不會超過5米。雌性最大體長約2.5至3米。成年體重可達100至200公斤。幼體呈淡褐色,身軀及尾部有黑色的斑點條紋。成體顏色較深,腹部淡黃色或白色,尾巴底部末端灰色。世界紀錄到最大的灣鱷有10米長。



灣鱷為熱帶及亞熱帶的物種。原產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印度﹑南中國海一帶亦有發現,主要分佈於澳洲及巴布亞新幾內亞。適合生活在不同的濕地,如河口﹑紅樹林﹑沼澤等地的沿海和潮汐帶。本種對海水的耐受性較一般鱷大。


屬兇猛的大型鱷魚。具地盤意識。擁有適應高鹽度水質的生理結構。灣鱷位於濕地食物鏈的最高層次,有些地區甚至比老虎更為可怕。幼體以捕食昆蟲﹑兩棲類﹑甲殼類﹑細小的爬行類及魚類為主,成體會捕食體形更大的動物,但主要以泥蟹﹑龜﹑巨蜥及水鳥為食物,部分體形更大的成體甚至會捕食水牛,牲畜﹑野豬及猴子。在澳洲,灣鱷更曾有食人,甚至襲擊船隻的記錄,故又名為「食人鱷」。



交配季節在5-6月之間,因應地區而定:泰國品種在7-8月產卵,爪哇品種甚至可在2月見到鱷卵。雄性以身軀壓在雌性背上,前肢抓緊雌鱷不放,用尾繞著雌性後段,進行交配,持續數小時之久。灣鱷利用腐草作為巢穴,每次產20-90枚卵。經過75日(爪哇)至96日(斯里蘭卡)便可孵出幼鱷。



美洲鱷(學名Crocodylus acutus)是一種大型鱷魚,為四種西半球鱷魚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主要分佈在由北美洲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墨西哥沿太平洋到南美洲哥倫比亞、委內瑞拉一帶,棲息於鹹淡水交界的紅樹林、沼澤等等的濕地。



眼鏡凱門鱷(學名Caiman crocodilus),又名南美短吻鱷、眼鏡鱷,是一種鱷魚,因為眼球前端有一條橫骨,就像眼鏡架一樣,因而得名。

眼鏡凱門鱷體長最大可達2.5米,初孵出來的幼鱷有20至25厘米長。眼鏡凱門鱷嘴長,背面呈橄欖綠色,頭部、身體、尾部上有個多深色斑紋,背部及尾部上則有深棕色或黑色的橫帶紋,肚皮的顏色則是純米色或者淺黃色。初孵出來的幼鱷下頜兩側有淡色斑,長大到大約35厘米長時,這些斑紋會全部消失。



眼鏡凱門鱷原產於中美洲及南美洲一帶,不過其後牠們被人類帶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及古巴。
眼鏡凱門鱷一般棲居於廣泛的水域棲息地。與其他鱷魚一樣,食物隨年齡、季節及棲息地的不同而變化。幼鱷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特別是鞘翅目昆蟲,也會進食螺、蝦及蟹等水生動物。成年鱷則主要以脊椎動物為食,包括水生及陸生的脊椎動物。牠們的捕食策略包括靜伏不動,偷襲路過的陸生脊椎動物,於水中偷襲游近的魚類與其他水生脊椎動物。此外,牠們有時也用身體和尾巴驅趕魚類到淺水處,或者於開闊的水體將魚類驅趕到狹窄的岸邊後再捕食。



眼鏡凱門鱷的求愛行為包括躍出水面、炫耀尾巴,以及輕咬和摩擦頭部與頸部等。牠們於不同地點的造巢活動的高峰期也有不同,一般多在潮濕季節。牠們的巢由葉子、小樹枝、雜草以及泥堆成小丘狀。

雌性的眼鏡凱門鱷每次產卵可達40枚,而整個孵化期雌性會有規律地關心和保護巢址。幼鱷出殼時發出叫聲,雌性將巢挖開護送雛鱷進入水中,而有時雄鱷也協助。雌鱷也會用嘴幫助胚鱷破殼而出,並用嘴攜帶幼鱷進入水中。



眼鏡凱門鱷於其一生中不同時期均有不同敵人。捕食鱷卵的動物包括有黑點雙領蜥、發冠長腳鷹、食蟹狐、浣熊、長鼻浣熊和戴帽猴等。而以雛鱷和幼鱷為食的則有鯰魚等食肉性魚類、龜、鱷魚、夜鷺、鸛、鷹、虎貓以及家豬等。美洲豹及森蚺就會捕食成年鱷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