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紅毛猩猩


紅毛猩猩 學 名 PONGO PYGMMAEUS 英 名 ORANG-UTAN 懷孕期 230~260天 產 地 蘇門答臘、婆羅洲 食 性 食物偏向素食,如果實、樹葉、竹筍等,也吃鳥蛋,果實之中特別喜食榴          槤。 特徵習性     全身長著紅褐色的長毛,上肢比下肢長,手足的姆指均很短,無尾。    婆羅洲產雄猩成年後,喉袋會漸漸鬆弛垂至胸部,臉頰兩側及眼睛上    方會長出大塊肉瘤般的贅肉,飼養下體重可達200公斤,成一龐然怪     物。    居住於熱帶雨林及濕地林中,從高高的樹冠部到較低的樹枝都是牠們    的活動範圍,在樹上活動時,通常手腳並用緩慢的移動,在地上行走    時亦是四肢著地,由於行動緩慢,每天頂多僅移動約一公里,而且不    垂直跳躍,和活潑敏捷的黑猩猩相比大異其趣,牠們也不太愛發出聲    音,平常相當安靜,尤其是成長後的雄猩猩常靜坐不動,像個大哲學    家,因此 馬來語稱之為「森林的人」。    牠們通常營小群的生活,群體的構成通常由母猿帶數隻仔猿組成,公    猿僅於母猿發情時前來交配,平時單獨散居他處,夜晚於樹上折取樹    枝舖設成簡單的巢睡覺,每個巢只使用一次。    性生理期為29天,每產一仔。    捕捉紅毛猩猩通常需先殺死母猩猩,極為慘忍,原產地數量已瀕臨絕    種,目前於國際上受到嚴格的保護。 科學新聞報導     科學家的長期研究發現紅毛猩猩竟然會表現出近似人類的文化行為,    包括睡前儀式、覓食技巧、棲息方式到性行為,而且不同棲息地的紅    毛猩猩族群各具文化特色。     這項研究計畫是從去年二月展開,在李基基金會(The Leakey         Foundation)的贊助下,以美國杜克大學靈長類學家Carel van Schaik為    首的一群科學家埋首於堆積如山的資料,研究蘇門答臘與婆羅洲六處    棲息地紅毛猩猩(英文orangutans,來源為馬來文orang hutan,意為森    林人)的行為模式,歸納出兩打文化特質,每項特質至少在一地盛     行,但在其他地方則闕如。這樣的文化顯然是從群體成員之間互相學    習並傳到下一代的。棲息地之間的文化差異與生態條件並無必然關     連,可能歸因於紅毛猩猩的創造能力。這項研究也有助於了解人類自    身文化演進歷程。     研究人員將「文化」界定為「各種經由社交活動傳播的行為」,因此    不會完全受制於自然環境或基因遺傳,同一種生物在生態條件相近的    地區,也能創造出不一樣的文化,人類正是如此。九○年代晚期,科    學家已在人類近親黑猩猩身上發現非環境所決定的文化行為。但過去    卅年來,學者認為紅毛猩猩性喜獨來獨往,社交能力低落,因此不太    可能創造出文化行為。現在新發現推翻了既有的觀念,聚居的紅毛猩    猩仍然會經由溝通、學習而發展出獨特的文化行為。     有些文化行為是實用的,如把小樹枝截進樹幹裡釣螞蟻吃,有些則純    粹是娛樂。有兩處棲息地的紅毛猩猩在睡覺前會集體發出咂舌聲,好    像在互道晚安,別處就看不到這種睡前儀式。兩個地方的紅毛猩猩會    用樹枝自慰,但其他地方的同類並沒有發現這種樂趣。有幾處森林的    紅毛猩猩會獵殺懶猴,或從一種類似榴槤的多刺果實中挖出種籽果     腹。然而在其他同樣有懶猴與這類果實的森林中,紅毛猩猩卻從來不    吃這兩種東西。此外,有些紅毛猩猩對覓食工具匠心獨具,牠們會用    樹葉包住多刺果實,以免扎手。或是用多葉的樹枝從洞穴中舀水喝。    有些紅毛猩猩重視居住環境,費心建造可以遮陽避雨的頂篷。有些會    用手掌或樹葉緊壓嘴唇,發出尖銳的聲音互相打招呼。科學家還見識    到喜歡運動的紅毛猩猩,牠們刻意騎上即將斷裂的樹枝,在墜地前一    刻抓住其他植物彈跳脫身,可謂藝高猩膽大。     van Schaik好奇究竟毛猩猩研究者列出的紅毛猩猩文化和黑猩猩研究者    的名單有多少相似度,於是van Schaik邀請同儕們參加一個為期三天的    會議以探討其中異同。他們透過比較記錄本和錄影帶,發現有許多行    為在不同的紅毛猩猩群體間是極不相同的。他們也發現比較有社交的    紅毛猩猩比獨來獨往的紅毛猩猩有有更多行為相似度,這支持了社交    觸會傳播文化行為的理論。    以往的研究顯示黑猩猩有卅九種文化行為,因此文化的起源被認為是    在七百萬年以前。van Schaik等人的發現顯示,靈長類文化的發展源遠    流長,超越了人類出現的七百萬年前,可以進一步追溯到紅毛猩猩起    源的一千四百萬年前,因為不太可能文化的起源獨立出現了三次之     多。van Schaik說:「人類文化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奠定在堅實的基礎    上。早期人類的物質文化與今日的猿類行為沒有多大差異。」    紅毛猩猩是所有大猿中與人類關係最疏遠的,因此如果人類文化的起    源可追溯得更晚,則其他猿類也可能有同樣情況。英國聖安德魯大學    的黑猩猩專家Andrew Whiten認為甚至鯨魚和海豚都可能會有文化,因    為牠們都有大的腦和群居生活。    不過部份學者質疑這項研究結果,認為紅毛猩猩的行為差異仍有可能    是導因於尚未發現的棲息地條件差異。德國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演化    人類學研究所的心理學家Michael Tomasello認為這個研究只是第一步。    他說道,研究者談論他們的印象是一個產生假說的好方法,但那只是    第一步。van Schaik同也同意他們需要回到田野來驗證有些行為是否真    的存在於一些群體而非其他群體。    van Schaik也警告道政治動盪和紅毛猩猩的棲地破壞會危脅進一步的研    究。van Schaik說道,有人問他們說研究了紅毛猩猩卅年還不夠嗎?而    從他們的發現來看的確還不夠。他們研究的一些區域已經因非法伐木    而失落了。就算可以重新建立森林和安置回紅毛猩猩,可是就像人類    一樣,消失的文化是再也找不回的。    題外話:「沒文化!」是用來罵人沒修養的,現在這句話還可以這樣    罵:「你沒文化!連紅毛猩猩都有文化!」。

沒有留言: